咚咚鏘咚咚鏘~
不要懷疑~你們是在湘太后的網誌裡啦~
在藍綠大對決的時候~
湘太后也沒閒著喔!
今天主題就是為大家介紹一下傳統民間習俗-進香
話說因為農曆二月十五日是我們奉祀主神開漳聖王的聖誕
所以每年二月十五日之前都會回去祖廟大溪仁和宮進香~
但是今年還多去了士林芝山岩惠濟宮~~
老實說吼~湘太后拜過的廟絕對比你們吃過的鹽巴還要多~
(哈哈~一整個誇飾法的很OVER)

哈哈~準備好了喔!出發吧

事前的準備工作
(把神明依序請入大神轎(文轎)裡



鑾轎(武轎)準備區
一般鑾轎通常都行走於大神轎的前方~
而鑾轎上的神明通常也都是主神明的部將
此次出發的鑾轎有四駕
分別為香火轎(長年來集結了全台灣各地廟宇的香火)
五營令旗、輔順王公和輔信王公



到了今天的第一個目的地-士林芝山岩惠濟宮
(住台北的大概都會知道~芝山岩惠濟宮可是一座三級古蹟的廟宇呢!)


廣場整隊準備出發


前面是整齊的神轎隊伍~後面通常接著的就是隨性的香客團


芝山岩惠濟宮最最出名的還有這個階梯
大概有兩百五十幾階~
今年再次拜訪樓梯已經整修的用跳得都可以!
遙想當年可是石頭路加上泥巴耶
萬一不小心呼嚕呼嚕....哈哈!神明會保佑啦!


通常進對方廟宇前,整個遊行隊伍都會整隊停留在廟前廣前!
並且以三進三退方式之後才會進入~
此舉作等同於我們到人家家裡拜訪按電鈴的意思啦!哈哈~
這樣解釋...我會被我爸殺掉吧我想~
其實..到人家家裡作客總不能太囂張吧!同時也表達一種敬意的意思~
(有影音檔~太大!我放不上來...我會再努力一下!)
團拜中




芝山岩的後山景觀


敬字亭
(古人對於有寫文字的紙張是很崇敬的!所以通常都會以焚化的方式來處理以表敬意)
對聯的意思大約是以前如果懂得珍惜字紙的人~這輩子就可以是個認識字的文人
以上是湘太后自行的理解~如果有誤!請批評指教!
不過...也真的是汗顏啊~
現在紙張管他有沒有寫字都是揉一揉丟垃圾桶吧!


芝山岩後山步道




穿著廟團背心依舊正到不行的湘太后自拍
(冷靜~冷靜~電腦是無辜的!砸爛了我也不會賠哈)


十八羅漢(位於樓梯旁的景觀)


十八羅漢之萬佛朝宗...


洞天福地(應該看得懂中文吧~哈哈)


祖廟-大溪埔頂仁和宮









====中間團拜過程相同~故不多做贅述=====

擲筊之後神明同意起駕回家





鏘鏘鏘鏘~回到家後
重頭戲來啦~
要過火!
過火的習俗~想必大家都比較熟悉了!
就是要把不好的東西給摒除掉~
我們人都要洗澡了~更何況那麼尊貴的神明

一整個熊熊燃燒中的火堆~
(在燃燒過程中~會不斷的灑鹽米進去~以便降溫)


呂大哥犧牲演出~後面是我二叔啦!
 

桃園外社聖王廟袁主任委員
 

桃園外社聖王廟創辦人兼宮主-呂宮主

忙了一天...當然...緊接著就是聯歡晚會啦!
不過...大家很開心的在吃飯
湘太后持續忙碌中
而...他們的鬼哭神號我實在害怕小F會受不了!
所以...哈哈!請大家自行想像囉~

++++++++關於開漳聖王+++++++++++
(網路資料)

開漳聖王陳元光顯靈佑民
陳元光曾平定南蠻七閩未開化地區,建設漳州,詩與百姓教化,促進地方繁榮,漳州人士感念其生前仁政,奉為地方神祭祀。自漳州移民來台之先人,多攜其神尊已求平安,神亦頻傳,有求必應,二月十五日為其聖誕千秋。

早期從大陸移民來台,大部份以福建與廣東兩省為多,尤其福建移民,是以漳州與泉州佔大多數,這兩個州都有他的守護神,泉州是廣澤尊王,漳州是開漳聖王,「開漳聖王」祖廟在福建漳州雲霄縣,城西門外的威惠廟,以及漳浦的威惠廟,在漳州有兩間威惠廟,非常奇怪就是,這兩間都是開漳聖王的祖廟,廟名也是威惠廟。

始建年代,相傳都是唐朝開元年間,至今已經一千二百多年,開漳聖王俗名陳元光,是河南省潢州縣人氏,開漳聖王陳元光,誕生在唐高宗顯慶二年,西元六五七年,開漳聖王,自幼聰穎過人,博通經史百家,少年英偉,相貌魁梧,尤耽黃石公素書,以及太公韜略,允文允武,有詩文、兵書傳世,陳元光之父親陳政,字一民,是一位謀猷克慎,剛果敢為之人,世人尊稱為陳歸德將軍,聖王陳元光之祖母魏氏,乃是女中豪傑足智多謀,深明處變權宜之道,深受軍民敬仰,祖父陳德世人稱為德公,飽學碩彥,義方素著,涵養猶如天地之廣,母親郭氏相夫教子,賢淑長昭,是一位尊長敬夫,愛子偉大的中國女性,陳元光一家文武兼全,堪稱中原一門忠烈之望族。

唐高宗儀鳳元年,西元六七六年,陳元光二十歲,就身為進士之稱,朝廷又加封他為,玉鈴衛翊府左郎將,在唐高宗的時代,閩南、廣東,交界有蠻族聚眾作亂,不願接受唐朝管轄,時常滋擾百姓攻打城邑之事,朝廷就下詔,遣派陳元光之父陳政,前往閩南鎮守綏安故地,陳元光也隨侍在側,父子兩人率領軍隊,進入閩南之後,因綏安是泉州與潮州之間,當地人稱呼此地為南蠻十八峒。

南蠻一向,被人民認為荒陬的地方,每逢夏天非常的災熱,瘴癘瘟疾盛行四起,陳元光父子的軍隊以及將士,都是生活在北方,初次來到此地,都無法適應當地的環境,又加上蠻獠族人強悍不馴,屢次進犯,陳政將軍在草創期間,倍感艱難 心力交瘁,陳政就上書請求朝廷,派兵支援,皇帝就派陳政的二位兄長,陳敏、陳敷率領軍士南下,聖王的祖母魏太夫人也同行,因為北方的氣候,與南方相差很多,陳敏、陳敷兩兄弟,卻病死在途中,魏太夫人見愛子身亡氣絕,忍受著喪子之痛,獨力領軍南下,與陳元光父子會合,然後魏太夫人與父子三人,共同策劃大軍襲擊南蠻的計策,軍隊勢如破竹,蠻獠眾族人都棄武投降,陳元光父子,對南蠻的土著恩威並施,將南蠻的管轄取名為唐化里,從此唐朝聲威復振於東南一帶。

唐高宗儀鳳二年,西元六七七年,陳政將軍,因積勞成疾而逝世,其職務就暫由元光代理,從威惠廟的西邊一直走,會走到這個地方,叫做將軍山將軍山就是,埋葬開漳聖王的父親,陳政的墓,過去漳州人士為了懷念,陳政對地方的貢獻,所以稱祂為開漳始祖。

開漳聖王之父親過往之後,陳元光克紹父職,繼續鎮守邊界,那時賊寇猖狂,民生困苦,廣東與福建的賊寇,聯合進攻潮陽,守城將領無法抗敵,致使兵敗城陷,聖王陳元光聞知賊寇,乘機作亂,便率領鐵騎隊,星夜馳援,克敵致勝,平定賊亂,人人對陳元光視如守護神。

傳說開漳聖王,都把寶劍拿來這裡磨,磨到很鋒利,才能夠去平亂山賊,還有這兩個凹洞,聽說是開漳聖王在此練拳,打到變成兩個凹洞,開漳聖王鎮守邊境,歷經數載。

在唐武后垂拱二年,西元六八六年,上表議請朝廷,在泉州、潮州之間,設置漳州郡,以有效控制嶺南一帶,就呈上請建州縣表一份,陳元光上表奏明,在泉州與汀州之間,建立為漳州一事,朝廷就下詔准其所奏,陳元光遂著手進行政革計畫,陳元光開墾漳州,北距泉州興化,南踰潮州惠來,西抵汀州以及江西之贛州,東接諸島嶼方圓數千里,無干戈侵攘,宣猶布化綱紀四方,使漳州在短短數年之間,成為人民安居樂業的新樂土。

在唐睿宗景雲二年,西元七一一年,濱海地區有賊寇擾亂,進逼岳山,開漳聖王獲知消息,領兵征討,因為賊兵頑強,自己軍力薄弱,反遭受對方層層包圍,在漳浦娘媽寨,因朝廷援兵未到,陳元光又被賊將籃奉高所傷,最後寡不敵眾,全軍覆沒,陳元光自己也陣亡在,大峙原的戰場上,這位為國盡忠 愛民如子,開闢世外桃源的一代英勇猛將,在西元七一一年十一月五日,為國捐軀,享壽五十六歲。

百姓知聞陳將軍殉難,無不哀號如喪考妣,朝廷感念其豐功偉績,詔贈「豹韜衛鎮軍大將軍」。唐玄宗開元四年,西元七一六年,徒州李澳川,並詔告當地為其立廟祭祀,並興建「盛德世紀」之牌坊以表忠勳。

漳州人民為感懷陳將軍,開闢漳州的偉大事蹟,乃尊奉為開漳陳將軍。宋朝初期,朝廷敕命追封為廣濟王,又封威惠王、靈惠王,明代初期改封為昭烈侯,不久又晉封為開漳聖王。

漳、泉、潮三州百姓,皆尊崇開疆闢土之民族英雄,並敬仰陳永光的神勇,為了崇報其功德,因此立廟奉祀,其功業彪炳光輝照千古,開漳聖王,後人建廟奉祀之後,傳聞時常顯聖神蹟,州民有所祈求常靈驗應之,崇奉者視如地方的保護神。

  開漳聖王之祖廟有位於雲霄縣與漳浦縣這兩個說法,根據研究學者表示,雲霄縣早期是南蠻十八峒,應該是開漳聖王最早期的廟宇;漳浦縣之威惠廟可能是後來創見的,但兩間廟宇都建於唐代時期。唯一遺憾的,就是舊廟已不復存在!

  二○○○年代,威惠廟正在擴建,神尊先安奉在前殿。因此廟前殿剛建好沒多久,建物仍非常新穎,連金尊也是新雕的,山川牌坊有聖旨匾,下面有桃園縣大溪鎮親來此謁祖所立的石牌。第一殿供奉商周之時的姜太公姜子牙,兩側有關聖帝君、天上聖母,後殿才供奉開漳聖王,農曆二月十五為其聖誕千秋。

  清代時期閩南、廣東地區移民渡海,隨身奉請聖王神尊來台供奉,以求平安。從此將開漳聖王的信仰帶到台灣,至於二十世紀末期,全台開漳聖王廟已有六十餘座,而以宜蘭地區最多,也和另一位著名的地方神祇廣澤尊王一樣,成為神明渡海扔廣受尊崇的例子之一。

湘太后的小小備註

除了芝山岩之外~另一個著名的開漳聖王廟宇就是基隆廟口的奠濟宮
全台灣以宜蘭分部最多~
這不由得讓我想到當年的兩天一夜進香之旅
每家廟府都希望我們前去用膳~
可是兩天一夜也不過五餐~
怎麼安排各家廟方都不滿意~
結果...
足足吃了21頓大餐!
每家廟方都準備了盛大的筵席~
台灣人的熱情和可愛
往往在民俗活動中特別一攬無遺...

關於網路資料上面的敘訴
那些景點湘太后也去朝聖過啦!
這樣大家有沒有多佩服我一點阿~~~
如果有興趣的話~
我再放來跟大家分享囉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arsha 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